您好,欢迎访问毕节市天元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
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关于我们 >> 技术总监

张翅

       张翅本有着一条光明的仕途之路。1989年3月,时年不满25岁的张翅被任命为毕节地区气象局观测科副科长,成了当时全局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。1992年2月,他被任命为毕节地区气象局观测科科长,1996年6月被贵州省气象局聘为贵州省测报质量检查员,1997年2月,被任命为毕节地区气象台台长。然而,就在前途一片光明的情况下,他却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:辞去毕节地区气象台台长的职务,专心食用菌的生产和研究。


张总.png  人物简介

      张翅做出这个决定,源于他对食用菌的执着和热爱。早在1986年,贵州省织金县兴起了红托竹荪的种植热潮,社会上甚至流传着“干部种竹荪,办公室里冷清清”、“老师种竹荪、无人管学生”、“医生种竹荪,病人睡起哼”等谚语。在这样的大潮下,张翅加入了竹荪的种植大军。经过两年多的努力,张翅的100砂锅(一种土陶器,用胶泥制坯烧制的锅,底部打有5到6个孔,当时种植红托竹荪的容器)红托竹荪获得了成功。要知道,当时种植一锅的成本不到20元,可一锅就能卖到100元。此时的红托竹荪,基本上都是经香港出口,出口价最高时达到5000港元一市斤,国内市场一般600人民币一市斤。这是多么好的一条致富之路呀。此时的张翅沉浸在成功的快乐之中,盘算的是如何扩大自己的生产,尽快的实现致富梦想。

平生经历

      1989年春夏之交,正在张翅梦想着如何扩大红托竹荪生产的时候,食用菌内部、外部消费市场出现了较大困境,特别是高端红托竹荪产品更因价格问题而被人们所冷落。出于对销售的考虑,张翅放弃了红托竹荪的扩大种植,凭借着自己那几年对平菇生产技术的学习和掌握,开始该做平菇的规模栽培。当年,他种出的平菇一投入市场,就在当地市场上引起很大的反响。那时,一斤平菇的售价是一斤猪肉的两倍以上,多少人都想从事平菇种植,可又苦于不掌握技术。

     199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,毕节县海子街镇红堰村一位叫邵显春的村民到张翅处购买了价值13元平菇菌种回家种植。就是这13元的菌种,让张翅先后5次骑着自行车,在10公里的砂石路上来回奔波,为邵显春免费提供技术指导,直到邵显春种植成功。家人们都问他,13块钱,值得你跑这么多趟吗?他却说,这并不是钱的问题,是信誉问题,是推广一门农民致富的技能问题,它的社会价值远远超出经济价值。

主要成就

       张翅的食用菌制种和栽培技术成熟后,他并不据为己有,而是想方设法地把技术传授给需要的人。为更快地向社会传授食用菌技术,除了帮助找上门的学员学习外,他先后在七星关区委组织部、毕节市市委组织部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社会事务局组织的各种培训班上,给学员精心讲解各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。在他的精心讲解和指导服务下,当地很多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走上了致富路。

        三十多年的从业经验,造就了张翅炉火纯青的食用菌技术。如今的他,掌握多种食用菌制种技术,熟悉多种食用菌生物学特性,并拥有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。他受聘于毕节市天元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任技术总监后,带领公司每年生产各种食用菌60万袋以上,为社会提供无公害食用菌150万斤以上,每年为合作社及菇农提供近百万袋各种食用菌菌种,带动上千人因种菇而致富。

张翅在食用菌技术研发和普及上的出色工作成绩获得了社会的认可,他多次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的奖励,《人民日报》等中央及地方媒体都对他的事迹进行过多次报道。





Copyright © 2022 毕节市天元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XML地图 网站源码
  • map
    查看地图
  • 13800138***
    咨询热线
  • message
    短信咨询